科學抗疫 守護健康-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血液科開展科普主題活動
九月勝秋菊初收,科普惠民力求優(yōu)。為大力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全民健康科學素養(yǎng)。
根據中華護理學會文件《關于開展2020年全國科普日活動的通知》精神和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護理部安排,結合血液科的常見多發(fā)疾病,2020年9月23日下午,為響應中華護理學會的號召,提高醫(yī)院患者及家屬對科學防疫的了解,改善全民決勝疫情的健康知識知曉率,血液科開展了科普日主題活動,本次主題活動由病區(qū)護士長及責任護士共同授課,并有科室護理人員8人參加、患者及家屬28人參加,共計36人。
慢性粒細胞白血。CML),又稱慢性髓系白血病,簡稱慢粒,是發(fā)生在多能造血干細胞的惡性骨髓增生性腫瘤。在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給全世界帶來了一場空前的災難,面對生死存亡,科學抗疫、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是這場戰(zhàn)役里的關鍵所在。在這一時刻,血液科護理團隊始終牢記居安思危、警鐘長鳴,定期為在院患者及家屬科普防疫知識。本次活動由護士長主持及責任護士伴隨著舒緩的音樂旋律以清新明了的幻燈片向大家由淺入深的娓娓闡述:堅定信心、科學防控是抗擊疫情最好的疫苗。抗擊疫情,人人有責,我們每個人都要本著對社會負責、對自己負責、對家庭負責、對親戚朋友負責、對他人生命負責的態(tài)度,不能存僥幸心理,共同維護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全面增強防范意識,養(yǎng)成良好衛(wèi)生習慣,不僅關乎自己,也關乎別人,少一個發(fā)病者,就少一個傳播源。新型冠狀病毒“人傳人”的特性,決定了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防疫鏈條上的重要一環(huán)。因此,我們要科學掌握疫情防控知識,密切關注自身健康,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多開窗通風,勤洗手,阻斷病毒,護佑健康,注意食品衛(wèi)生安全,適度加強鍛煉,保證充足睡眠,提高身體免疫力。如果有事必須要出門,那么出門記得一定要戴口罩,既是保護自己,也是對社會負責。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CML)患者的免疫功能較低、血象較低的情況下,CML患者疫情期間的注意事項如下:居家隔離、不外出、出門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風,疫情期間按時服藥。遏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我們不僅僅是受護者,也是防范鏈條上的積極行動者。在院期間,杜絕走親訪友,嚴格限制陪護人員,盡量少去人員密集場所。
在講座的最后,病區(qū)責任護士巴珍珍為大家現場演示正確的摘戴醫(yī)用外科口罩和規(guī)范的衛(wèi)生手消毒方法,并指導患者及家屬正確掌握,將活動氛圍推至高潮,在座患者及家屬紛紛參與到學習之中。
通過開展此次活動,不僅為患者及家屬答疑解惑,也增強了護患之間的信任感,提高患者對科室滿意度,促進了實施健康教育的規(guī)范性,也為提升科室護理質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護理健康教育質量的不斷改進,亦是科室未來發(fā)展的長遠之道。講座于下午16點圓滿結束,內容受到在場患者和家屬的一致好評,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血液科會一直致力于做好宣傳科普工作,廣泛推廣科普知識,建立良好的溝通平臺,為患者提供更多的關愛和幫助。
供稿:血液科 巴珍珍
- 上一篇: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2019年度科技工作狀況調查見成效 2020/10/15
- 下一篇:醫(yī)院公告 2014/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