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chuàng)新、勇于突破”——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心胸外科成功完成省內首例“胸骨柄惡性腫瘤切除3D打印部分胸骨假體功能重建術”
近日,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心胸外科胸外科專業(yè)組主任李忠誠團隊在手術麻醉科協助下為一名胸骨腫瘤患者成功實施省內首例“胸骨柄惡性腫瘤切除3D打印部分胸骨假體功能性重建術”。術中為其順利切除胸骨柄腫瘤、相應肋軟骨及部分軟組織,并置入了兼顧強度、個體化和組織相容性的3D打印PEEK材料定制假體,實現病變胸骨的整體置換,完全保留了患者雙側胸鎖關節(jié)、肩關節(jié)及上肢功能,取得非常滿意的治療效果。
該患者入院前兩個月發(fā)現胸骨前有一個鼓脹出來的包,但因無明顯腫脹和疼痛未診治。隨時間推移,腫物明顯增大,伴有局部疼痛感,并逐漸出現胸悶、氣短。等到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心胸外科就診時,腫物已達成人拳頭般大小。入院后,經過一系列相關檢查初步診斷為胸骨柄惡性腫瘤。在排除了全身性相關疾病后,李忠誠主任團隊認為:手術切除是治療胸骨腫瘤第一選擇,也是最佳選擇。經過全科討論大家一致認為手術勢在必行,但同時認識到,該患者手術難度相當大:第一,胸骨柄緊鄰兩側鎖骨、肋軟骨,腫物沒有活動度,如此巨大惡性腫物能否完整切除是個難點;第二,腫物后方的主動脈弓及其分支、左側頭臂靜脈均有受壓現象,說明腫物可能累及大血管,術中有大出血致命風險;第三,胸骨柄、部分肋骨和腫物一并切除后,雙側鎖骨和胸骨體之間會形成巨大缺損,這會造成前胸壁軟化塌陷、胸廓活動功能受損及上肢、肩部活動障礙,患者生活質量會大受影響;颊哒抵心辏砀180cm,體重100kg。平時從事體力勞動,對上肢力量要求很高。這就要求手術不但要完成切除,還要保留上肢帶骨的完整性。對植入物的強度和組織相容性要求都很高。
胸骨病灶的手術中傳統(tǒng)的替代材料重建胸壁的手術方式有很大局限性:采用鋼板加鋼絲的內固定或者滌綸片骨水泥制作“三明治”等方式,其材料與機體組織契合差,組織相容性差,胸廓外觀及穩(wěn)定性不佳;生物材料修補缺損組織相容性較好,但其強度不足,不足以支撐胸廓及保護胸腔內重要臟器。
為解決難題,達到手術目的。術前手術團隊查閱了大量資料,對比了國內外各種類似疾病治療方法,分析比對揚長補短。并同國內同行密切聯系,尋找合適的替代材料,并制訂了手術方案和預案。最終認定高分子聚合物構成的PEEK材料為最佳的胸骨替代材料。李忠誠主任與西安唐都醫(yī)院李小飛主任團隊聯系,根據胸壁缺損的范圍設計植入材料的大小及具體形狀,精心設計、量身定制出高分子聚合物構成的PEEK材料制作。并通過航空快遞迅速寄到西寧。此時正值春節(jié)臨近,為盡快解決患者病痛,手術團隊克服困難,決定在節(jié)前實施手術。2019年2月1日,手術如期進行,手術中醫(yī)生精心操作,仔細解剖,避免周圍重要血管神經損傷并完整切除腫瘤,植入胸肋骨假體,恢復胸壁完整性,實現了骨性胸廓的功能性重建。術中出血少只有100ml左右;颊咝g后順利康復出院,外觀、肢體功能與常人無異。近期復查各項指標正常。
該手術將3D打印的可植入PEEK胸骨植入人體,是3D打印技術和外科手術的一次完美結合,也是該治療團隊在既往用滌綸布加骨水泥的三明治材料替代胸骨成功后的又一嘗試。為以后更多的胸骨腫瘤患者的治療探索出一條新路,為此類患者帶來福音。這也代表著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胸外科依賴科技創(chuàng)新、勇于探索的又一項大膽嘗試,也是胸外科作為省內該行業(yè)排頭兵的又一貢獻,是填補省內多項空白后的又一項創(chuàng)新。
供稿:心胸外科 白成云
- 上一篇:謹防醫(yī)托,相信正規(guī)醫(yī)院 2019/3/19
- 下一篇:醫(yī)院公告 2014/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