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在身邊的AED
自動體外除顫器(AED)是一種便攜式的醫(yī)療設備,它可以診斷特定的心律失常,并且給予電擊除顫,是可被非專業(yè)人員使用的用于搶救心臟驟;颊叩尼t(yī)療設備。在心跳驟停時,只有在最佳搶救時間的“黃金4分鐘”內,利用自動體外除顫器(AED)對患者進行除顫和心肺復蘇,才是最有效制止猝死的辦法。
根據(jù)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心臟驟停人數(shù)較多、院前急救有效率低,系統(tǒng)培訓掌握AED急救的人員不足,人均AED數(shù)量不足等等,均是公眾AED使用率低的原因。我國政府和相關專家積極制定相應政策,目的使公眾真正做到能知曉、能獲取、能使用、能救人,F(xiàn)在各大公共場所顯眼位置都能看到AED的身影。同時利用手機導航軟件搜索最近AED位置,更利于快速、準確的獲取AED實施救援。
為何AED如此重要?
當心臟驟停,也就是我們俗話說的“猝死”發(fā)生時。心臟停跳無法向大腦輸送血液,很短時間內,腦組織會缺血缺氧而壞死:4分鐘內開始急救,救活率可達50%;6分鐘再開始急救,救活率下降到10%;超6分鐘,救活率僅為4%;超過10分鐘,救活率幾乎為0%,即使心跳恢復,也會有不可逆的嚴重腦損傷,無法生存。
對于成人發(fā)生呼吸心跳驟停的主要原因多為心源性的,其中各種疾病導致的惡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室顫最為常見。一旦發(fā)生室顫,單純心外按壓是不能夠終止室顫的,只有立即進行電除顫才能使心臟恢復正常的節(jié)律。由于心臟驟停發(fā)生的突然與不可預測性,特別是一旦得不到及時救治則預后極差。而現(xiàn)實場景中,急救人員很難實現(xiàn)心臟驟停4min內即趕到現(xiàn)場,因此,對于我們一般人來說,發(fā)現(xiàn)心臟驟停患者后立即給予心肺復蘇,同時盡快取得AED給患者進行電除顫,才是唯一能夠給患者提供活下去機會的方法。
如何識別心臟驟停?
快速、正確識別是一切操作的前提,畢竟并不是所有突發(fā)意識喪失的患者發(fā)生了心臟驟停。
AED和心肺復蘇都只適用于心臟驟停者。心臟驟停患者主要有以下有3個特征:
判斷方法:
1.拍患者雙肩呼喚他,患者無任何反應。
2.用手指按壓觸摸頸動脈(男性喉結位置兩旁的血管),感覺不到搏動。
3.觀察患者胸廓,沒有起伏(不建議用手探鼻息,容易誤判和耽誤時間)
如何使用AED?
設計AED的初衷就是讓任何一個人都能毫無門檻地操作。因為情況緊迫,沒有給人看說明書的時間,所以打開電源開關后,AED都是有語音提示的:
①開蓋子:掀開AED的蓋子,打開電源開關。
②貼電極:根據(jù)語音提示,解開患者上衣,撕開電極片,按照圖示貼在患者胸前。
③插導線:把電極片的導線插入AED主機,主機會自動分析。
④自動分析:主機分析過程不要觸碰患者,如果分析到了可以電擊的情況,機器會自動充電。
⑤電擊:充電完成后,語音會提示按電擊按鈕,完成電擊。過程中同樣不要觸碰患者。
⑥心肺復蘇:第一次電擊完成后,立刻開始心肺復蘇施救,無需取下電極片。
⑦再分析:每2分鐘AED主機會再次自動分析,如有必要會再次建議電擊。
供稿:肝膽胰二科 王生麗
注: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 上一篇:聚力護理質量 強化護理管理——青大附院護理部召開2024年1 2024/2/29
- 下一篇:醫(yī)院公告 2014/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