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佳節(jié),“糖友”如何科學享受粽子美味?
端午佳節(jié)臨近,在我們這個如此重視吃文化的國度,“不吃粽子怎么叫端午節(jié)呢”。不過,傳統(tǒng)粽子主料是糯米,加上餡料,粽子一般都屬于高糖高油的食物,讓許多糖友敬而遠之。但過節(jié)總要吃粽子應景,“糖友”只要掌握食用粽子的小竅門,既能享受美味,又能穩(wěn)住血糖!
粽子多數用糯米制作,糯米的生糖指數(GI)為87(注:GI是指反映某種食物能夠引起人體血糖升高多少的能力和水平),要超過大米飯的GI指數83.2,糯米較普通梗米更易升高血糖,肉粽中因為含有較多肉類及脂肪使總熱量較高,所以粽子并不是理想的糖尿病患者的日常食物搭配。
不過,只要掌握以下小竅門,巧搭配,“糖友”在端午節(jié)還是可以適量食用粽子的。
1、盡量減少熱量,注意“三少一多”
包粽子時注意要少油、少堿、少糖、多纖維,以便盡量減少粽子的熱量。包肉粽的時候,用植物油代替動物油,瘦肉代替肥瘦肉。
2、利用粗雜糧代替部分糯米,包五谷雜糧粽
糯米的血糖生成指數(GI)值為87,用粗雜糧來代替部分糯米更適合“糖友”食用,胃不好的“糖友”推薦加入小黃米,其它雜糧慎選;
燕麥:GI值為51,含β-葡聚糖、水溶性膳食纖維。
青稞米:GI值為25,富含β-葡聚糖和膳食纖維,有明顯穩(wěn)糖效果。
藜麥:GI值為35,富含優(yōu)質蛋白和多種氨基酸。
薏米:GI值為40.5,含薏苡仁多糖和豐富的水溶性膳食纖維。
糙米:GI值為56,富含膳食纖維。
建議大家在家包粽子時,可以在糯米中加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量的黑米,或者藜麥、燕麥片、小米、玉米碴,綠豆、紅豆以降低粽子的血糖生成指數
3、煮粽需限時
心靈手巧的“糖友“自己動手包粽子的,需注意粽子烹調時間,因為時間越長,粽子的糊化程度越高,升血糖指數也越高,進食后對糖友的影響也越大。
4、粽子應替代主食食用,淺嘗輒止,把握好攝入量
粽子屬于主食,所以要吃粽子就要減少同等量主食的攝入,一般吃一個拳頭大小的粽子,就要少吃一小碗米飯。而不要把粽子當零食,隨意加餐。
5、食物搭配著吃,先菜后粽,血糖減半
推薦“糖友”搭配對血糖影響小的食物一起吃,比如,在吃粽子的時候可以先吃一些綠葉蔬菜,這樣可以緩和粽子對血糖的影響。加上一杯豆?jié){,營養(yǎng)更全面;如果是純素的粽子,可以搭配一個煮雞蛋,“糖友”餐后不容易產生饑餓感,餐后血糖也更穩(wěn)定。
6、趁熱吃
五谷雜糧粽冷卻后淀粉容易老化回生,如果不是剛煮熟的粽子,最好重新加熱蒸熟再吃,一方面避免細菌超標,另一方面利于消化。
7、血糖勿忘測
當美味的粽子下肚后,一定不要忘記監(jiān)測自己的血糖,一般在進食兩小時后監(jiān)測,但也需在進食粽子前先監(jiān)測一次血糖,這樣才能知道血糖的波動情況,做到心中有數。
供稿:營養(yǎng)科 唐小蕓
注:圖片來源于網絡
- 上一篇:“端午”習俗中的養(yǎng)生奧秘 2018/6/21
- 下一篇:醫(yī)院公告 2014/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