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血管外科第二例頸動脈內膜剝脫術患者痊愈出院
繼2020年7月29日完成我院本年度首例頸動脈內膜剝脫術(CEA)后,2020年8月24日,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心臟血管外科武建英教授帶領他的團隊再次成功完成第二例CEA手術。
頸動脈內膜剝脫術是目前治療頸動脈疾病開展最早、最安全、療效最為確切的方法。該手術已成為國家衛(wèi)建委腦防委對卒中中心建設的重要考核指標。該手術通過剝脫頸內動脈內的粥樣硬化堵塞斑塊及增厚的內膜、使頸動脈內徑基本恢復正常大小,從而解除頸動脈狹窄,改善腦卒中高;颊吣X部血供,降低中風的發(fā)生率,是防治和治療腦卒中的重要手段。
本例患者為61歲老年女性,因“陣發(fā)性頭暈、頭痛5月余,加重伴雙下肢麻木7天”入院。入院后完善頸動脈CTA提示:右側頸動脈重度狹窄(約90%),伴鈣化斑塊形成。
術前頸動脈CTA
術后復查頭頸部CTA
術前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心血管外科武建英主任組織全科醫(yī)護人員根據(jù)查體情況結合影像檢查資料,從患者的血管狹窄位置、術中神經(jīng)保護、術后傷口恢復等綜合考慮,制定了嚴謹規(guī)范的頸動脈內膜剝脫術手術方案。經(jīng)過與患者及家屬反復溝通,決定為其行頸動脈內膜剝脫術。
2020年8月24日,該患者在全麻下行右側頸動脈內膜剝離術,術中武建英主任通過嫻熟的技術仔細分離頸部血管和神經(jīng),充分暴露頸動脈分叉處,采用外翻剝脫方法,于頸內動脈起始處切斷頸動脈,完整剝離頸總動脈及頸內動脈起始處的斑塊及內膜,嚴密縫合頸動脈。整個手術過程僅用了70分鐘。術后患者生命體征平穩(wěn)。術后切口愈合良好,無顱神經(jīng)損傷。
分離頸總動脈、頸內動脈、頸外動脈
剝離頸內動脈鈣化斑塊
頸動脈內膜剝脫術是治療頸動脈狹窄最有效的手段,術中將頸總動脈、頸內動脈和頸外動脈臨時阻斷,然后切開動脈壁切除斑塊,最后縫合動脈壁。該患者由于右側存在重度狹窄,使得術中臨時阻斷帶來的腦缺血風險大大增高。術中要求盡量短的阻斷時間,對手術技術要求高,并且術中監(jiān)護尤為重要。腦氧飽監(jiān)測技術(NIRS)作為術中評估腦組織氧供與氧耗及氧供與腦灌注間的平衡,預防及減少手術過程中腦組織缺血、缺氧損傷的重要措施。本次手術就是在腦氧飽監(jiān)測儀監(jiān)測下的第二例CEA手術,本例手術由武建英主任醫(yī)師主刀,麻醉科梁燕副主任醫(yī)師根據(jù)NIRS監(jiān)測數(shù)據(jù)即時調整血壓,保障腦血流灌注,70分鐘手術順利完成,頸動脈阻斷20分鐘,術前大腦右半腦氧飽和度為54%,阻斷右側頸動脈后大腦右半球腦氧飽合度為49%,解除阻斷后右側半球腦氧飽合度為60%,較術前上升6%,術后大腦右半球腦氧飽和度較術前明顯提高。
術后患者恢復良好,無并發(fā)癥,術后復查頸動脈CTA提示右側頸動脈恢復通暢,術后9天治愈出院。
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心血管外科成功完成本年度第二例頸動脈內膜剝脫術,該手術較支架介入手術具有遠期效果好,復發(fā)率低,醫(yī)療費用少,并可解決支架植入術后再狹窄問題,無需長期口服抗凝血藥物,是治療頸動脈狹窄并預防腦梗死最安全有效的手術方式。
供稿:心臟血管外科 李鑫
- 上一篇:青海 “先心病患兒救治” ——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邀請您一起做公 2020/9/8
- 下一篇:醫(yī)院公告 2014/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