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包蟲病大會系列報道(三)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肝膽外科團隊參會報道
秘魯位于南美洲西部,是囊型包蟲病的流行區(qū)域。第28屆世界包蟲病大會在秘魯首都利馬聚集了全球包蟲病專家,共商如何“控制和消滅包蟲病”。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肝膽外科秉持合作與交流的理念參會,一方面積極學習世界其他國家在包蟲病防診治方面的先進經驗,另一方面也向世界展示他們的工作成果。
本屆大會的一個亮點在于不僅有外科醫(yī)師、影像醫(yī)師參加,地方病預防控制和動物疫病預防控制的專家也頻頻亮相,形成了一個針對包蟲病從預防到診治的系統模式。秘魯中部地區(qū)平均海拔4300米,畜牧業(yè)和紡織業(yè)發(fā)達,四處可見流浪犬,這與青海包蟲病流行地區(qū)情況相似。在聽取秘魯團隊匯報后發(fā)現,他們在犬的驅蟲治療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從源頭上進行有效預防,再加上臨床有效的治療,秘魯的包蟲病得到有效控制。這種從包蟲病預防到診治的系統模式是值得借鑒的。
近年來,在樊海寧教授和王海久教授的帶領下,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肝膽外科在包蟲病的臨床診療和基礎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肝膽外科共向本次大會投稿5篇,均接收以展板形式進行交流。樊海寧教授所做的“循環(huán)游離DAN在泡型包蟲病的診斷及治療價值”的研究引起多位學者的關注。法國學者Laurence Millon表示“這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研究,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和前景,很期待該項研究論文的發(fā)表”。王海久教授表示“術前HBV DNA載量對泡型包蟲病手術治療的影響”的研究是針對手術治療乙肝合并泡型包蟲病的模糊地帶展開的探索,引起國際外科醫(yī)生的關注。任利教授和侯立朝教授分別從免疫細胞表面標記物和焦亡兩個角度展示肝膽外科在包蟲病基礎研究方面所取得的進展。張靈強醫(yī)師展示了碘125在泡型包蟲病治療中的應用的初步研究結果。大會展板交流氣氛熱烈,不同思路、不同見解相互碰撞,將大會推向高潮。
經過多年的努力和沉淀,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形成了由肝膽外科、影像中心、重癥醫(yī)學科、麻醉科及超聲科組成的圍繞包蟲病診治的MDT團隊,目前在臨床和科研方面均取得重要突破。
期待世界包蟲病專家相聚青海西寧,論劍包蟲。
供稿:肝膽胰二科 王海久\張靈強
- 上一篇: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第十三黨支部開展主題教育學習“不忘初心、牢記 2019/11/14
- 下一篇:醫(yī)院公告 2014/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