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木垂蔭陽愈烈,伏貼如露滲深根——青大附院中醫(yī)科三伏貼預約開始啦
暑氣漸盛,陽氣鼎沸!日北至,陽之極,萬物于此皆盛陽,一年中補益陽氣、祛除寒濕的黃金時節(jié)——三伏天即將到來。“冬病夏治”是中醫(yī)千年智慧結晶。利用三伏天自然界陽氣最旺、人體腠理開泄的時機,通過特制中藥貼敷于特定穴位,將藥力直達深層,溫通經絡、驅逐積寒、扶助正氣,有效預防和減輕秋冬易發(fā)或加重的虛寒性疾。
“三伏貼敷”是依據中醫(yī)“天人相應”理論,順應四時特性的一種“內病外治”療法,中醫(yī)認為,人與自然是和諧統一的整體,在疾病的調治過程中,將平衡人體陰陽與四季氣候的特點有機結合,會有事半功倍之效。在一年中的24個節(jié)氣里,不同的時節(jié)因氣候不同容易造成人體某個部位或臟器的疾病高發(fā),因此,中醫(yī)會在特定的時令節(jié)氣,選擇具有強壯作用,與該時令節(jié)氣對人體臟腑功能有影響的穴位進行敷貼治療,從而達到防病、治病作用,陰陽互補,有序循環(huán)。它正是中醫(yī)穴位療法與時間醫(yī)學相結合的防治疾病方法。
在全年最熱的三伏天,和最冷的三九天進行“敷貼”正是“24節(jié)氣貼敷”的一種。三伏天,由于氣溫升高,人體內陽氣上升,經絡通達,氣血充沛。利用這一有利時機治療某些寒性疾病,能減輕其癥狀,并為秋冬儲備陽氣,令人體陽氣充足至冬至時則不易被嚴寒所傷。扶正祛邪,調補陰陽,能夠幫助人體抵抗外邪,預防疾病。
中醫(yī)在特定的時令節(jié)氣,選擇具有強壯作用,與該時令節(jié)氣對人體臟腑功能有影響的穴位進行敷貼治療,能做到未病先防,己病防復。主要適應證有:
(1)呼吸系統疾病 支氣管哮喘、肺氣腫、慢性鼻炎、體虛易感冒、咽炎。
(2)胃腸道疾。郝晕秆祝ㄆ⑽柑摵停⒙阅c炎(脾腎陽虛型腹瀉)、慢性腹瀉、消化不良、胃腸功能紊亂。
(3)兒科疾病:過敏性鼻炎、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慢性咳嗽、反復感冒、慢性鼻炎、慢性鼻竇炎、慢性咽炎等多種肺系疾。贿z尿、消化不良等。
(4)婦科疾病:虛寒型痛經、宮寒、產后畏寒。
(5)皮膚病:凍瘡。
(6)疼痛性疾病:風濕、類風濕、風寒痹癥、關節(jié)炎、頸肩腰腿痛等。
(7)亞健康調理:畏寒怕冷、四肢不溫、免疫力低下、易疲勞者。
【2025年三伏時間】
頭伏:7月20日 - 7月29日
中伏:7月30日 - 8月8日
末伏:8月9日 - 8月18日
2025年是近十年來最短的三伏天周期(30天),打破過去常見的“中伏20天”模式。
伏前加強 / 伏后鞏固:根據體質,可提前或延后貼敷,效果更佳!
穴位貼敷的注意事項
(1)貼敷是一個漸漸起效的過程,即時效果不甚明顯,遠期療效較好,需要堅持。
(2)敷貼期間,忌煙、酒及生冷、油膩、海鮮、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3)貼敷前最好先洗個澡,注意保暖不要受涼,貼敷期問要保證睡眠充足,避免冷風直接吹到貼敷部位。
(4)穴位貼敷當天或治療當天,建議患者不要洗澡;颊呓邮芡曛委熤螅淼拿资菑堥_的,此時洗澡,寒涼邪氣易侵入人體,容易化痰生瘀,阻滯經絡而導致病痛發(fā)生。
(5)貼敷部位有微熱感或微癢是正常的,不需要處理。如果出現明顯的紅、腫、痛及瘙癢,就要及時揭掉藥膏,避免抓撓。如果敷貼部位局部有水泡時,應在醫(yī)生指導下治療,不要自己處理,以防感染。極少數病人貼藥部位出現皮膚有淺色印記,一段時間后可自行消退。
冬病夏治
預約電話: 0971-3921868 /3921780
地址: 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中西醫(yī)結合科
供稿:中醫(yī)科 段凌燕
- 上一篇:暖胃更暖心——青大附院手術室餐廳全新升級,為無影燈下的守護者 2025/6/24
- 下一篇:醫(yī)院公告 2014/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