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世界肥胖日——你長胖了嗎?
你最近又胖了?
不,是衣服買小了點……
胖,真的是萬惡之源。先不要說破壞了顏值,油膩了形象,關鍵是一胖這樣那樣的病就找上門了,簡直躲都躲不掉。
在眾多的疾病中,病因跟胖扯到關系的,起碼有百分之七八十,胖的人更容易得這些。
心血管疾病,比如高血壓、冠心病。
內分泌系統疾病,比如多囊卵巢綜合征、女性月經紊亂、性腺功能減退等。
代謝異常,比如糖尿病,血脂紊亂、高尿酸血癥、脂肪肝等。
呼吸系統疾病,比如分功能異常、睡眠呼吸暫停等。
骨骼疾。罕热绻琴|疏松、痛風性關節(jié)炎、以及因為超重太多骨頭都承受不了而產生的關節(jié)炎等。
其他,如膽囊炎與膽石癥。
以上肥胖相關疾病可以簡單叫做代謝異常綜合征。除此之外《國際癌癥雜志》指出,肥胖還會增加18種癌癥風險,BMI每增加5,子宮內膜癌、食管腺癌等18種腫瘤的風險就會相應升高。
可是周圍的人就沒有幾個說自己不胖的!到底哪種才算是醫(yī)學標
準上的胖呢?下面3個簡單的方法可以檢測出你到底胖不胖:
方法一:體質指數(BMI)=體重(Kg)/身高的平方(m2),中國標準的健康BMI指數是在18.5~23.9。如果在24~27.9之間,就是超重,如果大于28,就達到肥胖級別了。
方法二:測脂肪含量生物電阻抗法(BIA)、超聲檢查、雙能X線吸收法(DEXA)、CT、磁共振等方法都可以測脂肪的含量及分布。健身房的體脂測試儀器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測量人的體脂,但CT和磁共振才能精準的看到脂肪的分布,當然,如果不是非常有必要,醫(yī)生也不會讓你測脂肪含量。
方法三:量腰圍,男性腰圍≥85厘米,女性≥80厘米,就是腹型肥胖了!但這個標準與身高有一定的關系,身高太高或太矮就不準確。
肥胖的發(fā)生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除了與遺傳、中樞神異常、內分泌功能紊亂、代謝等因素相關之外,跟吃多少、動多少等生活習慣有重要關系。愛吃的確對脂肪增長有很大影響,但還有下面的四個誤區(qū),也是大家常常容易一腳插進而不自知的元兇。
愛喝濃湯,一到冬天,羊肉湯、骨頭湯、滋補雞湯各種湯都來了,喝湯比吃肉有營養(yǎng)?骨頭湯能補鈣?其實濃湯里的營養(yǎng)很少,脂肪卻很多。尤其那些不吃飯、不吃菜只喝湯的,其實每一口湯都是熱量。
吃的很燙,吃得快的人,比起慢動作的人,更容易長胖,此外,吃的燙,還容易引發(fā)口腔潰瘍、食道潰瘍、食道炎等問題,增加患食道癌的風險。
喜歡甜食,每天杯不離手的碳酸飲料、鮮榨果汁、濃縮飲料、加糖加奶的咖啡、奶茶,這些東西喝進嘴,最后都成了脂肪!
就想坐躺,完全不想運動。
據說抽脂減肥可以有?抽脂減肥確實可以馬上見效,但抽出來的脂肪只是皮下脂肪,而內臟脂肪依然存在,啤酒肚還是那個啤酒肚,該得的病一樣會得。
其實道理大家都懂,肉來如山倒,肉去如抽絲。想要減肥就不要老是想著有捷徑可以走,重點還是這句老話:
科學減肥=少吃+多動!
供稿:呼吸與危重醫(yī)學科二病區(qū) 王銀珍\譚雪嬌
注: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 上一篇:臨床醫(yī)學專業(yè)認證學生知應會(二) 2023/3/6
- 下一篇:醫(yī)院公告 2014/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