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患者常見癥狀的中醫(yī)護理
在腫瘤疾病日益高發(fā)的當下,許多的癌癥患者都飽受癌癥帶給的心理和生理各種痛苦。據調查,目前我國有三分之二以上的腫瘤患者在接受現(xiàn)代醫(yī)學治療的同時在運用中醫(yī)藥治療?梢哉f腫瘤的綜合治療中,中醫(yī)藥的應用是相當廣泛的。而中醫(yī)護理的發(fā)展也在悄無聲息的滲透著,一步一步的解決著患者面臨的痛苦。
一、胃腸道反應:惡心、嘔吐、食欲差、便秘
(一)耳穴壓丸治療:
惡心、嘔吐、食欲查取穴:胃、腦干、神門、交感、內分泌、食管為主穴;肝、枕、脾為配穴。
便秘取穴:直腸、大腸、三焦、便秘點、腹。
操作注意事項:
1.貼壓耳穴應注意防水,以免脫落。
2.夏天易出汗,貼壓耳穴不宜過多,時間不宜過長,以防膠布潮濕或皮膚感染。
3.如對膠布過敏者,可用粘合紙代之。
4.耳廓皮膚有炎癥或凍傷者不宜采用。
5.對過度饑餓、疲勞、精神高度緊張、年老體弱、孕婦按壓宜輕,急性疼痛性病癥宜重手法強刺激,習慣性流產者慎用。
6.根據不同病癥采用相應的體位,如膽石癥取右側臥位,冠心病取正坐位,泌尿系結石取病側在上方的側臥位等。
(二)穴位按摩
穴位按摩是以理論為基礎的保健按摩,以經絡穴位按摩為主,其手法滲透力強,可以放松肌肉,解除疲勞,調節(jié)人體機能,具有疏理胃腸氣機、通降胃氣的作用,用于預防化療所引起的腹脹、腹瀉、惡心、嘔吐等等。
選穴:中脘、天樞、內關、足三里等,以拇指或食指按壓30S,然后順時針方向按摩2min,以局部感覺酸脹為佳,每天3次,重復3-5天。
二、靜脈炎:紅、腫、熱、痛
中藥外敷:清熱解毒方
中藥濕敷法通過皮膚組織對藥物有效成分的吸收,發(fā)揮明顯的藥理效應,起到治療的作用。根據病變部位,采取適當體位,使藥物能敷貼穩(wěn)妥。貼藥前,用溫水將局部洗凈,或用乙醇棉球擦凈,然后敷藥。
禁忌癥:瘡瘍膿腫迅速蔓延、大皰性皮膚病、表皮剝脫松懈癥及對師傅藥物過敏者禁用。
三、失眠
(一)耳穴壓丸
失眠取穴:選擇耳穴神門、皮質下、枕、垂前、失眠為主;心、肝、脾、腎、膽、胃為配穴。
(二)中藥足浴包泡腳
(三)穴位按摩及中藥穴位貼敷
涌泉穴按摩或者中藥貼敷。
四、情緒不良
人有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過激的情緒會引起人體氣虛血瘀、氣滯血瘀、痰凝;
情志護理:說理開導、釋疑解惑、分散注意力、發(fā)泄解郁、情志制約、暗示、順情從欲。
供稿:中醫(yī)科 李英
- 上一篇:腫瘤患者常見癥狀的中醫(yī)護理 2019/8/9
- 下一篇:醫(yī)院公告 2014/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