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胃癌,從篩查開始——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消化科開展“2018全國早期胃癌防治宣傳周”-青海站公益活動
為落實《“健康中國2030”健康綱要》,提高早期胃癌在公眾中的知曉度,國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聯盟(GECA)宣布2018年10月15日至10月21日在全國開展 “2018全國早期胃癌防治宣傳周”活動。為響應號召,為青海廣大患者謀福利,經多方溝通,提前宣傳,營造氛圍,精心組織病患,由青海醫(yī)學會消化病分會主辦,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消化科承辦,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協辦的“2018全國早期胃癌防治宣傳周”-青海站公益活動于2018年10月16日下午在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消化內科拉開序幕。
會議主席由青海省醫(yī)學會消化病分會主任委員、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消化科主任王學紅教授擔任,青海省醫(yī)學會消化病分會部分委員及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消化科20多名醫(yī)護人員圍繞本次宣傳周的主題“防治胃癌,從篩查開始”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健康大講座、義診咨詢、免費篩查、發(fā)放健康宣教材料等活動。
活動開幕式上,王學紅教授向參加活動的專家、醫(yī)護人員、病友們介紹了本次活動的背景和意義,說明胃癌在我國及青海目前的診治現狀及對社會、家庭的危害,向病友們介紹了參加健康大講堂及義診活動的相關專家,并介紹了本次活動的流程和內容。
之后,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消化科蔣漢梅副主任醫(yī)師就“胃癌的發(fā)現與預防”進行專題講座。講座中提出胃癌是我國第二大癌癥,全世界近一半新發(fā)胃癌患者和死亡病例在中國,我省也是胃癌高發(fā)地區(qū),幽門螺桿菌(Hp)感染率高達70%。Hp感染、高鹽飲食、進食熏腌煎烤炸食物等不良飲食習慣、遺傳因素、癌前狀態(tài)等均是導致胃癌的因素,其中Hp感染是1類致癌因子,可使胃癌的發(fā)生風險增加2倍。但由于公眾對早期胃癌篩查意識薄弱,90%的胃癌患者發(fā)現病況時已是進展期,錯失了最佳診治時機,并且加重了患者的經濟負擔,治療后5年生存率不足30%;相比晚期胃癌,早期胃癌可行內鏡下治療,治療后5年生存率可達到90%以上,業(yè)內也提出“發(fā)現一例早癌,挽救一條生命,幸福一個家庭”。所以胃癌在早期及時篩查是防治胃癌的重要措施,無需“談癌色變”。
早期胃癌篩查方法有檢測血清胃蛋白酶、G-17、幽門螺桿菌檢測、上消化道造影和內鏡檢查,其中內鏡檢查是最有效的方法。需要進行早期胃癌篩查的人群為年齡40歲以上且符合以下任意1條者:(1)胃癌高發(fā)地區(qū)人群;(2)幽門螺桿菌感染者;(3)既往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手術后殘胃、肥厚性胃炎、惡性貧血等胃的癌前疾。唬4)有胃癌患者的一級親屬;(5)存在胃癌其他風險因素(如攝入高鹽、腌制飲食、吸煙、重度飲酒者等)。針對這些高危人群可根據胃癌篩查的評分系統(tǒng)進行早癌的篩查。另外,導致胃癌發(fā)生的一級致癌物質Hp是可控可防的,通過公筷的使用可減少Hp的感染率,通過尿素呼氣試驗等方法即可確診Hp感染與否,確診后規(guī)范用藥就可根除Hp。研究數據顯示,根除Hp可以降低胃癌風險達46%。根除Hp的同時,改變高鹽飲食、高鹽飲食、重度飲酒和吸煙等生活飲食習慣,可以大程度減少胃癌的發(fā)生。
健康大講堂之后,消化科各位專家們投入到義診工作中,為一早等在這里尋求咨詢的50余名患者及民眾答疑解惑、進行一對一個性化指導和深入的健康宣教,發(fā)放相關宣傳單近50余份。此次活動特別免費為30名患者進行尿素呼氣試驗檢查Hp,給參與活動的患者居民提供了早期胃癌篩查診療綠色通道。
活動結束時,王學紅教授表示,青海省是胃癌發(fā)生的重災區(qū),三早原則是提高胃癌患者生存期的關鍵。希望通過早期胃癌防治宣傳周活動的深入開展,有越來越多醫(yī)護人員關注和重視消化道早癌篩查防治工作,規(guī)范幽門螺桿菌的規(guī)范化診治和預防,同時通過多種方式提高早期胃癌在公眾中的知曉度,向民眾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使更多有高危因素的人群積極主動參與到胃癌的早期篩查項目中來,進一步提升我國消化道腫瘤的防治水平,助力“健康中國”“健康青!蹦繕嗽缛諏崿F。
供稿:消化科 蔣漢梅\王學紅
- 上一篇:防治胃癌,從篩查開始——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消化科開展“2018 2018/10/23
- 下一篇:醫(yī)院公告 2014/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