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呼吸道感染怎么辦 基因芯片幫助您——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利用恒溫擴增技術呼吸道病原體核酸檢測助力下呼吸道感染快速診斷
秋冬季節(jié)是下呼吸道感染的高發(fā)季節(jié)。
或許你不知道,2017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發(fā)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在世界十大死因中,下呼吸道感染竟然排在了第三位。肺炎更是導致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第一大病因。
下呼吸道感染是指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等病原體侵入氣管和支氣管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各種下呼吸道感染在人群中非常的普遍,常見的如急慢性氣管-支氣管炎、肺炎等。
那么,呼吸系統感染疾病為何還會有如此高的死亡率?問題的關鍵恰恰出現在感染后的病菌檢測部分。
通常情況下,由于病菌感染的多種可能性,當患者呼吸系統感染后,醫(yī)生需要知道患者感染了哪種病菌才能更好地針對性用藥。但傳統的醫(yī)院檢測手段由于技術所限,很多病菌需要48小時以上才能培養(yǎng)出來,有些病菌的培養(yǎng)周期甚至長達一個月。 這種情況下,就導致醫(yī)生很難在早期準確判斷患者感染的病菌,往往需要經驗用藥,容易發(fā)生抗生素濫用或細菌耐藥的情況。而患者無法在第一時間獲得對癥下藥,勢必會導致病程延長甚至因治療延誤而增加死亡的風險。 |
近年來,隨著分子生物學的飛速發(fā)展,病原學診斷與分子生物學技術密切結合,形成了病原學分子診斷技術。為了解決目前臨床上的下呼吸道感染診療需求,設在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中心實驗室的“國家基因檢測示范中心”目前已配備了微流控芯片平臺及呼吸道病原菌核酸檢測技術,利用恒溫擴增技術(LAMP技術),針對常見的13種下呼吸道病原菌,做到“一次性檢測13個指標,全程僅需2小時”!
采用恒溫擴增技術,利用具有鏈置換功能的聚合酶在恒溫(65℃)條件下進行反應,無需高溫變性和低溫退火過程,因此不存在時間的耗損,樣本DNA(靶核酸)的擴增可以在很短時間內完成,然后利用熒光染料摻入法進行實時熒光檢測,擴增陽性的樣品會產生“S”形擴增曲線,一步完成對靶基因的擴增和檢測,而且整個過程僅需兩個小時,比傳統培養(yǎng)法快了6-200倍。也就是說,僅僅需要2小時,就能知道病人感染了哪種病原體,這比細菌培養(yǎng)方法耗時短得多。此外,它從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目前臨床下呼吸道感染病原體確診率低和部分細菌培養(yǎng)難的問題。
病原體的快速準確診斷在下呼吸道感染中意義重大!
可以減少不恰當治療引起治療失敗和死亡的風險,特別是對于耐藥、難以培養(yǎng)和少見病原體引起的感染;
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抗菌藥物的使用,從而降低藥物毒性,減少藥物相互作用及耐藥風險;
可以減少治療費用;
為流行病學提供資料,為以后的經驗性治療提供依據。
樣本要求:樣本類型:支氣管肺泡灌洗液、吸出痰、咳痰、體液(胸、腹水、關節(jié)液等)、膿腫及傷口液。具體要求:爭取首劑抗菌藥物治療使用前及更換抗菌藥物前采集。1.痰液、支氣管肺泡灌洗液、體液(胸、腹水、關節(jié)液等)、膿腫及傷口液大于3ml,少于10ml,腦脊液大于1ml。2.樣本要在生物冰袋條件下運輸,且樣本應在15:30前送至外科大樓導診臺,并進行登記,導診工作人員會將收集好的樣本送至南院區(qū)基因檢測中心。
供稿:中心實驗室 江源\孫莉
- 上一篇:不忘初心再出發(fā) 牢記使命勇擔當——我們一起走過的2019之省 2019/12/25
- 下一篇:醫(yī)院公告 2014/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