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級護士——王信芳
他們是患者最貼心的守護者,用細心與耐心撫慰病痛;
他們是醫(yī)療團隊最可靠的伙伴,用專業(yè)與奉獻點亮希望。
今天,讓我們推開時光的窗,一同聆聽“星級護士—王信芳”的故事,感受那份平凡中的非凡。
自2007年8月加入護理隊伍,近十八載時光里,我始終堅守在介入護理一線。介入科患者多病情危重,工作強度大、節(jié)奏快,但每當看到患者因微創(chuàng)介入治療改善生活質(zhì)量、延長生存期,那份職業(yè)價值感便會油然而生 —— 這份信念,正是我深耕一線的動力源泉。
深知介入護理對精準度與應變能力的極高要求,我始終將‘專業(yè)’與‘人文’作為工作的雙重準則。介入科患者往往病程長、反復入院,患者及家屬對每次住院治療常懷有莫名的恐懼與焦慮。因此,在日常護理中,我不僅注重用專業(yè)技能完成治療操作,更擅長用耐心傾聽患者與家屬的顧慮,以平實話語化解擔憂。記得某個晨間護理時,我聽見樓梯間傳來壓抑的啜泣聲,循聲發(fā)現(xiàn)19床患者的家屬張阿姨因丈夫罹患肝癌而滿心愧疚與恐懼。我全程認真傾聽她的傾訴,詳細講解肝癌介入手術的原理,并分享成功治療案例,最終幫助她重建信心,陪伴丈夫順利完成手術。我忽然意識到:護理工作中那些普通的傾聽與講解,或許正是照亮患者家庭陰霾的微光。它不是驚天動地的壯舉,卻能在人心最脆弱的時刻,種下希望的種子。
為持續(xù)提升專業(yè)能力,我曾赴江蘇省人民醫(yī)院介入放射科進修,系統(tǒng)學習介入治療全流程。回到科室后,我將所學知識深度融入實踐,同時積極參與科室流程優(yōu)化。例如,通過引入SBAR交接班表改進交接班流程,顯著提高了危重患者交接班的準確率,進一步完善了介入圍手術期患者的護理體系。
十八年堅守,我始終相信:介入護理不僅是技術的精準呈現(xiàn),更是用專業(yè)與溫度守護生命的過程。未來,我將繼續(xù)以匠心致初心,在介入護理崗位上踐行職業(yè)使命。
供稿:介入診療科\護理部 王信芳\保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