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開展全省首例雙側人工耳蝸同期植入術
7月24日,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耳鼻咽喉科迎來兩位特殊的患者,分別是3歲和4歲的先天性極重度耳聾患者,這兩名患兒將接受雙側人工耳蝸同期植入術。術前完善各項準備工作后,7月27日,在北京友誼醫(yī)院耳科專家龔樹生教授的指導下成功完成手術。此次手術的順利開展填補了青海省人工耳蝸同期植入的空白,代表了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耳鼻咽喉科技術水平的又一次跨越,更縮短了東西部的醫(yī)療技術差距。
人工耳蝸是一種電子裝置,由體外言語處理器將聲音轉換為一定編碼形式的電信號,通過植入體內的電極系統(tǒng)直接興奮聽神經來恢復或重建聾人的聽覺功能。世界上第1例人工耳蝸植入由法國人Djourno 和 Eyries 于 1957 年完成。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耳鼻咽喉科作為中國殘聯(lián)指定的人工耳蝸定點單位,自2012年7月份起開始實施單側人工耳蝸植入術,現已成功開展人工耳蝸植入術6年,成功完成手術200余例。
目前,人工耳蝸植入已經成為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聾的最有效的治療效方法,主要以單側植入為主,療效確切,開放性言語識別率高達80%以上。盡管單側人工耳蝸植入能解決耳聾患者聽到的問題,但尚不能達到雙耳聆聽的效果。其對聲源定位差,無法避免頭影效應,在嘈雜的環(huán)境中言語識別困難,特別是當聲源來自植入對側時更為明顯。
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雙側人工耳蝸植入能顯著提高患者的言語理解能力。同期雙側人工耳蝸植入者在安靜環(huán)境中語言理解能力更強,能顯著減輕頭影效應,還可以提高雙耳總和抗噪效應,改善患者的空間構型能力,尤其是在嘈雜的環(huán)境中效果更為顯著。隨著時代發(fā)展,雙側人工耳蝸植入越來越被人們所接受、被耳科專家所推薦,其在聲音定位、抗噪效應、消除頭影效應、總和效應、促進聽覺皮層發(fā)育等方面都要顯著優(yōu)于單側人工耳蝸植入,有助于患者獲得更自然的聲音感受,促進聽覺言語的發(fā)展,獲得接近正常的言語交流能力。
供稿:耳鼻咽喉科 郭斌
- 上一篇: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新職工崗前培訓工作圓滿完成 2018/8/3
- 下一篇:醫(yī)院公告 2014/7/18